工具機展登場 賴清德揭示機械及工具機業轉型跨領域方向
2025/03/12 | By 經濟日報第30屆台北國際工具機展3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下一世代是全面智慧化、無人化時代,機械及工具機業一定要轉型,包含無人機、智慧製造、電動車、航太,以及半導體、軍工產業、安控產業、低軌衛星、機器人等領域,都需要台灣機械業、工具機業共襄盛舉,台灣經濟產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賴清德不諱言,近幾年工具機和機械業受到疫情、地緣政治變化等諸多挑戰,但今年展覽盛況空前,可見業者是「越冷越開花」,政府會透過投資抵減、設備或專案補助等,協助企業行銷全世界。
由外貿協會與台灣機械公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3日開幕,此次展覽以「Integrate to Innovate」為展出主軸,聚焦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及節能永續,今年共吸引超過1,030家廠商、使用6,110個攤位參與。
今年展覽匯聚上中下游產業鏈,指標大廠精銳盡出,從整機到周邊零配件,包括友嘉集團、東台集團、程泰集團、和大集團、永進機械、台中精機、慶鴻機電、百德機械、三鋒機器、上銀集團、油機、台達電等國內工具機廠商,以及德國西門子、海德漢、日本發那科、美捷科MAZAK及三菱等國際大廠。
賴清德表示,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是台灣機械業年度盛事,也是國際上非常重要的智慧製造和工具機大展。近二年來工具機和機械業的確受到諸多挑戰,包含疫情影響、地緣政治變化,但3日展覽超過1,000家參與,盛況空前,可見機械業、工業、製造業、工具業越冷越開花,值得掌聲鼓勵。
賴清德說,綜觀國際情勢變化,需居安思危,因此要和業界共同合作完成以下幾件事。首先是成功因應數位及淨零挑戰。台灣國際級工具機產業這方面較無問題,但中小微型企業壓力較大,而經濟部長郭智輝來自產業界,今年經濟部年度預算也編列116億元,協助中小微型企業順利達到智慧與綠色轉型。
數位轉型方面,一定要導入人工智慧,優化製程,減少成本,往精緻化、智慧化方向發展,才有可能成功。淨零轉型方面,要特別感謝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幫助機械業者碳盤查,未來政府也會和各公會合作,建立碳係數的資料庫,幫助業界打造低碳設備,讓業界更具競爭力。
其次是成功邁向高附加價值領域。下一世代是全面智慧化、無人化時代,在此狀況之下,機械業或是工具機業一定要順利轉型,跨入此領域,包含無人機、智慧製造、電動車、航太產業,以及半導體、軍工產業、安控產業、低軌衛星、機器人等,都需要台灣機械與工具機業共襄盛舉,台灣經濟產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賴總統說,第三,希望大家共同合作,讓產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當中要努力面向很多,包含今年展覽主題為不斷創新、跨域整合,進行國際合作,將產業鏈、全球供應鏈組起來,如此不僅有助於台灣產業發展,也有助於和國際合作推升全球經濟進一步繁榮發展。
至於政府推動事項,賴清德表示,包含政府提供稅務減免、投資抵減,現也將中小微企業納入;再者,普惠金融,透過擴大編列信用保證基金,幫助中小企業轉型、擴大市場順利取得資金。
賴清德進一步說,經濟部也編列補助款項,只要使用國內控制器,最高每一案可補助3,000萬元;另外購買國內設備,並與國內資訊服務業者開發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還可獲得專案補助經費,「但是這個預算有沒有被刪掉,部長(郭智輝)要儘速讓業界知道」。1加5產業聯盟計畫對跨域整合、創新研發皆有很大助益,一定要去做。
此外,賴清德也建議業界應善用台灣資金,「金融業、保險業資金那麼多,要大膽、有計畫進行國際投資,和外國企業合作壯大台灣公司,如此才能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讓機械、智慧機械、工具業能不斷蓬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