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廠攻智慧駕駛加足馬力 布局感知、定位等關鍵技術
2025/05/12 | By 經濟日報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在智慧駕駛、安全輔助、車用電子與人機介面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成為眾多車廠的新車標配。
根據國際自動機工程學會(SAE)對自動駕駛等級的分類,目前市場上主流的ADAS系統,如前方碰撞預警系統(FC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自動緊急煞車輔助系統(AEB)及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KA)等,均屬於SAE Level 0至Level 2駕駛輔助功能。特斯拉(Tesla)更採用全視覺方案開發全自動駕駛輔助(FSD),其運作之穩定性與流暢度令市場驚艷,但目前仍需由駕駛負責主要操控。
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30年前,全球自駕車銷售將以Level 1和Level 2自駕等級車款為主,而Level 3等級車輛的市場占比將逐步上升。目前,部分車廠與新創公司已開始著手研發Level 3等級車輛,使系統能夠承擔主要駕駛任務。與Level 2等級僅能提供短暫輔助駕駛的功能不同,Level 3等級的車輛具備常態自動駕駛能力,僅在遇到部分系統無法應對的情境或突發狀況時,才會自動請求駕駛接管,或自行停靠路邊並結束自駕,以確保行車安全。
Level 3屬於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分擔駕駛者較為耗神的駕駛任務,可大幅降低駕駛負擔。此等級自駕系統的啟用時機、安全要求和性能標準均須符合UN R157自動車道維持系統(ALKS)技術規範,並且駕駛需在系統要求時隨時準備接管車輛。目前Mercedes-Benz Level 3自駕車為全球少數符合UN R157法規,並取得德國及美國內華達州、加州銷售許可的車型。
台灣多家車廠及車電系統業者亦積極布局智慧車市場,範圍涵蓋感知、定位、決策與控制等關鍵技術,以搶占未來商機。感測器領域包含輝創、為昇科、智易、啟碁、歐特明、光寶及奇美車電等廠商;系統整合方面則有義隆電集團、優車智能及富智捷等廠商;國內車廠如中華、鴻華、成運及華德等也投入相關發展。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車輛中心憑藉累積的關鍵技術能量,結合台灣ICT產業優勢,持續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發展。成功整合國內車電系統供應鏈與電動巴士製造商,打造出符合Level 3標準的智慧電動巴士,實現高度自動化的駕駛體驗。
這款Level 3智慧電動巴士搭載多項車輛中心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其感知系統採用雷達與攝影機的異質感知融合技術,搭配自動緊急煞車(AEB)、自適應性巡航控制(ACC)等縱向控制系統,以及車道跟隨輔助(LFS)、車道變換輔助(LCS)等橫向控制功能,能精確識別周遭環境中的車輛、行人。同時,依據UN R157要求開發駕駛監控系統,運用AI技術即時監測駕駛者眼睛開闔狀態、視線追蹤、頭部擺動等生理徵象,透過演算法即時判識駕駛接管能力,符合UN R157定義的「駕駛可用性」。這項關鍵技術可使電動巴士從短暫的輔助駕駛功能,提升為長時間自動控制,僅在特殊狀況下才需由駕駛介入。
此外,系統亦開發緊急安全控制策略,當駕駛無法及時接管時,車輛可自行緩煞車輛或路邊停靠。車輛中心亦整合國內供應鏈廠商開發人機介面,使駕駛者能即時掌握自駕系統資訊,並透過資料儲存器記錄自駕運行中的系統狀態與人機互動資訊,提升自動駕駛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在系統整合方面,此款智慧電動巴士也匯聚多家國內廠商的先進技術,包括為昇科、智易科技、奇美車電及歐特明提供的長、短距雷達與攝影機系統,義隆集團的智慧座艙駕駛監控系統,旭春開發的轉向控制模組以及友通資訊開發的通訊模組與資料記錄器。在此基礎上,車輛中心自主研發自駕決策控制軟體,涵蓋前述各項系統所需之感知融合演算法、駕駛可用性(接管能力)判識演算法、自駕功能決策控制軟體及最小風險行為決策控制軟體等關鍵技術,逐步建構出智慧車輛所需之自主技術,最終使該智慧電動巴士達到Level 3有條件自動化水準,並符合UN R157國際標準。
此項創新研發成果已獲國際高度肯定,榮獲2025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銅牌獎殊榮,該獎項旨在表彰對全球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科技。目前相關技術已進入與國內車廠及Tier 1零組件供應商的合作洽談階段。車輛中心期望未來能透過產業合作,進一步強化台灣智慧車輛產業的技術實力與全球競爭力,並推動產業持續穩步發展。(作者是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