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非紅產業供應鏈 經濟智庫獻策傳產全球化布局策略
2025/03/19 | By 經濟日報針對總統賴清德指示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的策略性結構調整,以及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非紅產業供應鏈」,以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經濟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14日評估機械、紡織、無人機、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在「國家能自給」的前提下,政府應積極進行產業盤點並思考如何協助廠商進行全球化布局,經濟智庫並進一步建議政府可成立「東向基金」,協助願意走出去的傳統產業赴美投資。
總統府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大陸對台威脅的17項因應策略,其中,兩岸經貿方面,提出「台灣優先」及「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的經貿戰略,就台灣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經濟智庫中經院、台經院都已沙盤推演、提前構思。
回應賴總統提出的17項因應策略,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建議政府盤點台灣「自給」的產業項目及需求規模,該有的民生產業都要存在,這是國安問題,而在優先滿足台灣內需的前提之下,應積極協助企業廠商進行全球化布局的可能,因為美國一年進口比例約占全球的13%、中國大陸則是12%,這代表全球還有約75%的出口市場可讓台灣廠商布局。
張建一還提到,川普日前所提的對等關稅一旦實施,對我國傳統產業衝擊會滿大,他建議政府可成立「東向基金」,協助願意走出去的傳統產業赴美投資,畢竟台灣的土地就這麼大,也是過去只在台灣生產的廠商可思考的點,到美國設廠,利用當地資源,產品也可就地供應美國市場。
張建一也坦言,無論政府或廠商赴美投資的考量為何,現在都已不是成本和效率的問題,如何協助美國再次偉大,「台美互利」才是決策和抉擇的關鍵重點。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指出,「非紅產業供應鏈」其實已在進行中,建議台灣廠商應直接與該領域的領頭羊廠商,或者與系統廠商、品牌廠商鏈結,才能有較大合作機會。
陳信宏還提到,現在產業界正熱的新東向議題,確實受到相當程度的地緣政治影響,而美國除了關切半導體、AI伺服器外,也相當重視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也是台灣廠商可以的切入點。
不過,陳信宏也提醒,無論是不是赴美投資,企業展開海外投資前都必須做到三點評估,首先是企業本身是否具一定規模及國際化經驗;第二點則是在相關供應鏈的關係上配合是否頻繁;其三則是留意成本並謹慎評估獲利率。